售前咨询
技术支持
渠道合作

阿里云用户信息泄露,我们的隐私随时都被窥视?

近期,据媒体报道,阿里云被曝2019年双11前后,该公司员工将用户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合作伙伴。阿里云一名电销员工违反公司纪律,利用工作便利私下获取客户联系方式,并透露给分销商员工,从而引发一名客户投诉。
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一直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
平时我们和朋友谈论某些东西非常想买,或是谈论某些影视的剧情,随后淘宝或是搜索引擎就会自动推送你提到过的内容。
抖音大家应该都刷过,它会窃取你的位置给你推荐附近的人,窃取你的通讯录给你推荐可能认识的人。
或者你最近在准备某些考试,就会刷到许多关于考试的广告。
我们的手机里面就好像藏了一个人,随时在监视我们,听我们说什么,看我们喜欢什么……
治标不治本,最终我们还是需要从泄露的源头找到原因,先从自身做好防范,提前预防。
信息泄露问题频发 责任究竟在谁
针对泄露问题,阿里云快速做出回应称:已根据公司制度对该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并遵照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要求积极整改。
浙江省通信管理局表示:阿里云公司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阿里云的回应好像在告诉广大用户,该事件的发生属于员工私下个人行为,想把自己撇干净。
但细细去想,涉案员工的级别权限是否可以触及用户数据?如果无权接触,那么是公司怎样的漏洞让有心之人钻了空子?
不仅仅是阿里云,据媒体报道,近日全国公安机关累计下架1100余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
互联网行业乱像,不止国内,国外的FaceBook也在今年上半年因5亿用户数据泄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信息泄露乱象为何屡禁不止?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获取用户隐私套路多
“请阅读并理解《隐私政策》和《用户使用协议》,点击同意按钮代表您已知悉并同意”,这句话相信各位都再熟悉不过了,你不同意没问题,那就别想使用这个APP。
用户实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明明只是一款APP,却要索取我的位置、相册和通讯录,这难道不是过度索取吗?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网络安全所所长刘权表示,移动互联网平台读取和收集用户信息的边界尚不清晰,导致用户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
无论在线上应用还是线下活动,都要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做到合法、正当、必要,并且与其提供的服务有关联。
2、违法成本过于“低廉”
当前我国对个人信息泄漏事件的处罚轻,即使企业出现问题,处罚的金额还比不上安全防护投入的成本。
治理个人信息泄露乱象,必须完善顶层制度建设,加大处罚力度,让犯罪者付出沉重代价。
违法成本太低可能造成企业对数据安全保障投入严重不足。
数据安全有别于传统网络安全,它是特别强调跨学科的,需要法律和技术的融合互补才能找到最佳的风险解决方案。
不仅需要法律加强监管,更需要企业提高保护用户信息的意识,通过提高安全技术实现零漏洞。
3、“裸奔”冲浪,如何为自己穿上衣服
尽量不在网上使用自己的真实信息。
这里指在需要自己深入隐私信息时,在可以不用自己的真实信息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假信息,自己的电话号码,能不留就不留。
其实我们的隐私往往是无意间泄露出去的,不要轻易在网站上提交我们的照片、电话、身份证号码等敏感内容,除了银行网站、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外,其他的都要注意。
举个例子,几年前你可能在某个网站录入过自己的信息,今天你会发现你的信息被复制到四、五个网站供人搜索查询。
使用安全的浏览器和软件。
现在有太多低成本的假网站,当你进入它们的界面后,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就被窃取了。
所以一定要访问正规的大型网站,对弹出的文件、安装插件要求仔细斟酌。
就比如在我们网上购物时,尽可能使用官方的“支付宝”等支付平台购物。
收到来历不明邮件,确认来源前,不要打开其分享的网址。
尽量使用自己的电脑,使用安全保护软件。
我们使用自己的电脑,需要启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目前国内杀毒软件水平都差不多,应付日常的安全问题足够了。
使用公共电脑时,尽量不去登录网络银行等敏感账户,不在公共电脑上保存个人资料和账号信息。
个人信息泄漏事件层出不穷,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不断学习并完善维护自己信息安全的能力,必要时使用法律手段,才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生存下去的出路。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图片均以转载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GDCA数安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领取优惠
免费预约

申请试用SSL证书

提交成功!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