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被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引发关注。
什么是网络安全?
从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从广义上讲,网络传输的安全与传输的信息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信息内容的安全即信息安全,包括信息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网络安全法》
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什么是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
个人信息包括:如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通信通讯联系方式、通信记录和内容、账号密码、财产信息、征信信息、行踪轨迹、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
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1年8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通过,并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值得一提的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还专门设立公益诉讼条款,明确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检察机关负有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职责。
个人信息泄露会带来什么危害?
个人信息一旦遭到泄露,就可能被频繁滋扰,更有大量信息进入黑灰产业链,被用于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威胁公民的人身财产、社会公共利益,甚至危害国家信息安全。
如何防范个人信息的泄露?
1.使用手机软件时,谨慎授予应用“发送短信”、“读取短信”、“查看通讯录”等权限
2.不随意点击参与测试、调查、中奖等未知链接
3.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4.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没有密码的免费WiFi
5.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要撕除或者涂抹后再丢弃
6.网络平台发照片时注意是否暴露个人信息,尽量不晒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位置信息等含有个人信息的照片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网络素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声明:本平台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平台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