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网民在应接不暇的娱乐八卦和“通宵达旦”的吃瓜中度过。
“代孕”“有个小孩”“离婚”“入狱”“嫖娼”“偷税漏税”等关键词基本概括了发生事件,总结来说就是女性专注“事业”男性注重“感情”。
随着疫情常态化,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投身在互联网的时间越来越多,相应的网络安全案例也与之增多。
不经意间“溜走的”2021,除了“纯狱风”、“元宇宙”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与数安时代一起回溯下吧↓
1月30人贩卖6亿条个人信息获利800余万
镇江丹阳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公安部督办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涉及10多个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该团伙采用境外聊天工具和区块链虚拟货币收付款,共贩卖个人信息6亿余条,违法所得800余万元。
2月运营商内鬼偷取公民信息赚近九千万
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广州警方接到市民反映,某通讯营运公司“客服人员”来电以手机积分即将过期为由,要求客户尽快用积分兑换礼品。随后“客服人员”会用短信将链接发到用户手机里。而所谓的优惠换购,其实是不法之徒在偷偷收集公民个人信息。
6月中国台湾内存和固态硬盘制造商数据泄露严重
6月9日,全球第二大存储器和存储制造商威刚(ADATA)表示,曾在5月23日遭到勒索软件攻击,此次攻击迫使其关闭受影响系统。勒索团伙Ragnar Locker声称是此次攻击的始作俑者。Ragnar Locker表示,在部署勒索软件有效载荷之前,已经从威刚的网络中窃取了1.5TB的敏感数据。根据Ragnar Locker在暗网泄漏网站上发布的截图,攻击者收集了专有商业信息、机密文件、原理图、财务数据、Gitlab和SVN源代码、法律文件、员工信息、NDAs和工作文件夹。
7月含患者信息的未脱敏医学影像数据去年出境近40万次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在其官网发布《2020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报告指出,个人信息非法售卖情况仍较为严重,政务公开等平台展示未脱敏公民个人信息事件超百起,涉及未脱敏个人信息近10万条。微信小程序数据泄露风险较为突出,平均一个被检测的小程序存在八项安全风险,超过90%的小程序在程序源代码暴露关键信息和输入敏感信息时未采取防护措施。
10月国内最大个人信息泄露案,54亿条数据泄露
10月22日,江苏无锡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各类公民信息54亿多条,并通过非法网络平台以查询、出售等方式牟取利益。
12月桂林防疫人员微信分享涉疫名单,导致公民数据泄露
12月7日,卫某、黄某违反规定转发流调表,导致涉疫人员敏感信息泄露,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卫某、黄某2人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桂林市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依法分别给予卫某妮、黄某鹏行政处罚。